1723年(清雍正元年),雍正皇帝御批同仁堂供御药,由此开启了供御药的传奇经历。在整个清朝时期,享有连续188年供御药殊荣的民间药铺只有同仁堂一家。“传取同仁堂药品,表明清宫对同仁堂的信任和青睐,同时也证明同仁堂成药的品质优良,可以和御药房所制成药互为替代”。
供御药的种类
药材和咀片(饮片):这是同仁堂在所供的御药中传药次数最多、品种最广、数量最大的类别。以同治到宣统年间为例,仅49个年份中,有据可查的清宫传同仁堂药材和咀片次数共163次。其中:传药材124次,占76%;传咀片39次,占24%。
中成药(含仿单):目前故宫馆藏的同仁堂供中成药的仿单(药品说明书)有数千张,品种有上百种,主要有牛黄清心丸、熊油虎骨膏、加味逍遥丸、三黄宝蜡丸、内补养荣丸、佛手开骨散、养血安胎丸、七制香附丸、调经丸、百补济阴丸、千金止带丸、小儿香橘丸、女金丹等。“有一种仿单就意味着与之对应的一种药在宫中出现过”。目前仍保存在故宫博物院文物库房的同仁堂中成药有八宝太乙紫金锭、黎峒丸、十香返魂丹、神效活络丸(现名为“同仁大活络丸”)、再造丸、苏合丸等。”
《同仁堂传统配本》被两次传抄进入宫中,用于御药房配制中成药:光绪十一年(1885年)六月初四日,《同仁堂传统配本》一册抄存于清宫太医院(现存于故宫博物院),全书共103个配方,首列碧云散、结尾是益寿比天膏;光绪十七年(1898年)八月初八日,清宫又命同仁堂抄录《同仁堂传统配本》、《同仁堂药目》给御药房(现存于故宫博物院),其中有中成药配方425种,分为16门类,首列风痰门,牛黄清心丸列首位。
此后,清宫御药房多次运用同仁堂配方制作成药,如御药房档案《上用丸散膏丹配方薄》记载:“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二日,连英传:用同仁堂配方合梅苏丸;光绪十七年三月二十二日,按同仁堂配方合清肺抑火化痰丸四分之一料,如绿豆粒大;光绪二十二年六月初七日,用同仁堂配方合千金保胎膏一料;光绪二十六年二月十一日,福祥传:用同仁堂配方合加味保和丸半料;光绪二十六年二月十一日,福祥传:用同仁堂配方合香砂养胃半料”。
供御药的用途
1、养生保健治未病
(1)常年养生治未病
《黄帝内经》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四季养生、防病于未然,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养生、医疗的基本理念,同仁堂供的御药中50%以上用于治未病。在皇宫中,皇帝、后、妃等脾胃病较多,加之易有肝郁气滞,多数停饮较重,湿邪缠身,所以常年使用灯芯草、三仙饮(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等消食、祛湿、清心、安神的中药调理。
(2)四季调理治未病
季节用药运用了中药的性味归经理论调理人体健康,选用平和、有效的药味,依据五行理论(春属木与肝相关、夏属火与心相关、长夏属土与脾相关、秋属金与肺相关、冬属水与肾相关)预防疾病的发生。这是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和方法在清宫的具体实践,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春季,天气渐暖,风多干燥,寒热交替,养生去病重在舒肝养血,养阴润燥,健脾开胃利湿。同仁堂供鲜芦根、白菊花、竹茹等宣润肺燥,养阴益肝;用灯芯草、三仙饮(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消食、导滞、养脾胃。
夏季,天地温暖湿润,万物处于开散、繁茂的时期,需要防治温热过度,伤损阴液。同仁堂供暑汤、香薷汤、金衣祛暑丸、六合定中丸、灯芯草、薄荷、竹茹等祛暑解热、生津止渴。
秋季,天地气候转向寒冷、干燥,万物处于收敛阶段,北京地区秋风、风沙开始变多,人容易多愁善感,需要注意润肺防燥,止咳化痰。同仁堂供灯芯草、薄荷、白菊花等润肺去燥。
冬季,天寒地冻,万物纷纷进入阳气潜藏于内的状态,需要注意保护身体阳气,勿使外越,避免外界寒冷侵袭而损伤。同仁堂供鲜芦根、白豆蔻、砂仁、三仙饮(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等引肺气下降,开胃暖胃。
(3)对证用药治未病
乾隆四十一年至六十四年,乾隆皇帝因渐至暮年,先后天俱亏,阴阳气血虚损叠至,故频用八珍糕、生脉饮(煎剂),其中乾隆六十二年至六十四年,共进生脉饮359次。
2、随时传药治已病
清宫成员发生疾病,特别是皇帝、太后等生病,同仁堂要“全天候”服务。
再造丸收载于1764年《同仁堂传统配本》的“风痰门”。经考证,光绪十一年(1885年),御医李德昌为慈禧太后拟再造丸,是根据《同仁堂传统配本》结合慈禧太后本人体质加1味白芍而成。 同仁堂再造丸仿单现存于故宫,仿单内容:“此药专治风湿诸痹、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行步艰难、筋骨拘挛、手足疼痛。宣畅气血,通利经络。大者一丸、小者酌用。病在左部,用四物汤为引,当归、生地、白芍、川芎各一钱;病在右部,用四君子汤为引,白术一钱、茯苓一钱、人参一钱、甘草五分,如无人参用黄芪代;其余用姜汤、黄酒酌用;孕妇忌服;五种痫症,用金器煎汤送下。同仁堂乐家老铺开设在北京正阳门外大栅栏中间路南,有冲天招牌便是”。
3、随王伴驾保平安
同仁堂供的御药经常为皇上及皇室成员的出行保驾护航。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乾隆帝“木兰秋狝”(秋猎),备“随围药味咀片丸散”的差事由同仁堂承担,并“限八月三十一日送到”。此次所办药材有茯苓、苏叶、陈皮、半夏等27种;六味地黄丸、健步虎潜丸、补中益气丸、藿香正气丸、宣化丸、参苏理肺丸、五福化毒丹等成药34种;牛黄、冰片、麝香、朱砂、雄黄、犀角面、白芨面等珍贵细料药物及药面7种。
4、赏赐大臣显皇恩
皇帝不仅注重自身的养生,也对为其立下功劳的大臣或封疆大吏、近臣宠臣、皇亲国戚、前线官兵等十分关爱。这种关爱也在其赏赐药品上见到一斑。
平安丸为治日常心胃疼痛的方剂,胸膈胀满,呕吐嘈杂,纳呆痞塞者均宜,其可理肝脾,顺升降,不损元气,故不仅皇室人员使用,雍正帝也大量赏赐臣下。雍正六年十二月初八日(1728年),雍正帝亲批:赏总督、御史、巡抚、将军、提督、总兵、都统等各级将领平安丸,“共用平安丸捌万伍千柒佰丸”。
5、保障会试聚人才
清朝每年春秋二次(同治五年以前每年四次)举办太医院科会考试,由堂官主考,凡吏目、医士、恩粮生、肆业生、医生,按考试结果决定是否能在太医院供职。此时同仁堂承担“科会试场差”,参考人员身体不适所用中药由同仁堂供应。
在清朝每三年的科举会试中,同仁堂根据举人的身体情况免费备药,写上举人的名字送到驻地。
上述同仁堂提供的药品保障服务,既为皇家赢得了士子之心,也使同仁堂的产品名扬四海。
6、防控疫情稳民心
清太医张仲元《太医院志》载:“奉旨于瘟疫时于京城设厂派员诊治施药……奏派差务:国初以来,每直京师多疫,由步军统领奏请恩施医药惠济满汉军民人等,得旨后由本院开单奏派……奉旨以为常例”。
供御药的主要形式
票传交进
清宫御药房将各宫内药房等处所传用的成药或咀片写出“用药清单”,交给每日来御药房的同仁堂药商,药商将“用药清单”速交同仁堂铺东,同仁堂据此逐一备药,再由药商将药送交御药房。
赶紧交进
遇到皇帝对于用药有特殊质量要求的情况,御药房须派官员去同仁堂遴选药材,“赶紧交进”。
进宫制药
御药房传同仁堂技术人员进宫制药。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十四日乾清宫传神效暖脐药二料,档案记载在御药房制药,用“同仁堂熬膏匠役四名”。同仁堂的“工匠”能够进宫制药,体现出皇家对同仁堂制药工艺水平的信任。
监视制药
御药房派官员到同仁堂监视制药,所用药料从同仁堂取货。光绪三十一年正月初三日,御药房“合配三色暑药共一百四十料,官员、苏拉等赴同仁堂监视碾、筛以及合配妥协”。
紧急传药
这种形式是因为宫内有特殊病人,主要是皇帝、太后等突发疾病,由乾清宫内药房、寿药房等首领传旨御药房,所用药物在同仁堂准备就绪,随时交进。即使在夜间,御药房也要派专差立即到同仁堂取药。
供御药的基本程序
清御药房档案记载,同仁堂向清宫供药大致需要按以下程序办理:
内药房首领、太监传旨,向御药房传药。
御药房“票传”同仁堂,由同仁堂药商每日到御药房领“用药清单传票”,送交同仁堂药铺。
同仁堂立即按“用药清单”备药,由同仁堂药商送交御药房。
御药房官员检查药味质量、按“票传”过秤验收,并严格规定:“药商送交本药房验明、过秤其药味,必须拣选上好咀片……方可交进”;验收合格即可收药;验收不合格,御药房值班库掌等官员立刻“斥驳”不能擅收。
御药房将药味送交内药房,请皇上看后进行加工制作,即“内药房恭呈御览,验毕交下合配”。
御药房(或内药房)合配丸散或调剂汤剂,并限定:“医生、苏拉等一切炮制碾筛成做不准草率,以昭慎重”。
制作完成后有些档案记载呈送太后、皇帝御览。
御药房根据崇文门的药味定价核算御药的药银数,制作“传药价值清单”。
内务府和御药房主管官员共17人签字。签字官员有掌稿笔贴式、主事、员外郎、主稿员外郎、员外郎督催差务兼行内管领、库掌、署理事务主稿员外郎、总管大库事务主稿郎中、主稿郎中,最后由御药房事务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宗室福签字。
御药房将上述程序工作撰写呈文题为“御药房为呈明领取药银事”呈报皇帝御批。
御药房将“御药房为呈明领取药银事”呈文,移送广储司转银库。
御药房“出具印领”(有公章的证明)赴银库领银。
御药房向景运门发公文“御药房为承报出门事”报告。
御药房给御史衙门发公文“御药房为知会事”。
同仁堂药商将药银领回同仁堂。
供御药的质量要求
1、对药材质量的要求是上等、纯洁、地道。比如黄连选用上等、粗大、饱满,去掉须根的四川雅安的鸡爪黄莲。
2、对制药的要求是“一切炮制、碾筛、成做,不得草率,以昭慎重”。同仁堂制药工艺精湛,对炮制要求十分严苛且方法独特,据统计,同仁堂传统炮制加工方法达50多种,较复杂的工序达20多道。
3、明确了御药各相关方的质量责任。
一是同仁堂药商、铺东对供御药的质量负责;
二是御药房“掌库(库房首领)检查验收,对送交药味验收负责;
三是皇帝、太后亲自点验;
四是在使用或制作过程中经手的御药房官员17-18人都要签字负责形成“粘单(类似于管理记录)”最后由内务府总管大臣签字;
五是供药有差错交内务府主管刑事狱案的慎行司法办。